碳酸鈣,俗稱石灰石、石粉,是一種化合物,化學式是CaCO3,呈堿性,基本上不溶于水,溶于酸。
它是地球上常見物質,存在于霰石、方解石、白堊、石灰巖、大理石、石灰華等巖石內。亦為動物骨骼或外殼的主要成份。
性質
- CaCO3 → CaO + CO2
碳酸鈣會和稀氫氯酸反應,會呈泡騰現象,并生成氯化鈣、水和二氧化碳
- CaCO3 + 2HCl → CaCl2 + H2O + CO2
- CaCO3 + CO2 + H2O → Ca(HCO3)2
碳酸鈣和碳酸溶液(雨水)反應,生成碳酸氫鈣
- CaCO3 + H2CO3 → Ca(HCO3)2
制備
把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鈣會生成碳酸鈣和水
- CO2 + Ca(OH)2 → CaCO3↓ + H2O
用途

- 冶金工業中,主要用于助溶劑
- 用于制造建筑材料水泥、石灰、人造石
- 中和二氧化硫、水、酸性土壤或農田
- 制造玻璃、鈣片等
- 醫療上用作抗酸藥,能中和胃酸、保護潰瘍面,用于胃酸過多、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病。
按生產方法分類根據碳酸鈣生產方法的不同,可以將碳酸鈣分為輕質碳酸鈣、重質碳酸鈣和活性碳酸鈣。
- 輕質碳酸鈣:又稱沉淀碳酸鈣,簡稱輕鈣,是將石灰石等原料煅燒生成石灰(主要成分為氧化鈣)和二氧化碳,再加水消化石灰生成石灰乳(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鈣),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碳化石灰乳生成碳酸鈣沉淀,最后經脫水、干燥和粉碎而制得;蛘呦扔锰妓徕c和氯化鈣進行復分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,然后經脫水、干燥和粉碎而制得。由于輕質碳酸鈣的沉降體積(2.4-2.8mL/g)比重質碳酸鈣的沉降體積(1.1-1.4mL/g)大,所以稱之為輕質碳酸鈣。
- 活性碳酸鈣:又稱改性碳酸鈣、表面處理碳酸鈣、膠質碳酸鈣或白艷華,簡稱活鈣,是用表面改性劑對輕質碳酸鈣或重鈣碳酸鈣進行表面改性而制得。由于經表面改性劑改性后的碳酸鈣一般都具有補強作用,即所謂的“活性”,所以習慣上把改性碳酸鈣都稱為活性碳酸鈣